
导读:当我们谈论补贴时,巨头们在谈论什么?外卖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谈论美团的护城河问题。现在随着补贴不断上调,粮食战争也逐渐停了下来。我们也可以看看这个成就的结果。据电商头条显示,企稳的9月份,美团日均成交量约为9000万,淘宝日均闪购约为7500万。此前,美团2024年日均外卖订单量近7000万单,市场总订单量近亿单。也就是说,这场补贴大战之后,美团不仅节节败退,反而越战越强。至于阿里巴巴,已经得到了它想要的市场份额。外卖饼大幅增长,本地生活入口也打开,即时零售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善。一场争斗终于变成了一场双赢的局面。事后看来,美团不仅有护城河,而且还足够大。巨头的生态不是短期补贴就能破坏的。也借此机会说说巨头的护城河。 1. 巨头的壁垒:用户习惯、生态规模和资源优势。巴菲特在投资时将护城河的地位提升得非常高:“就投资一家公司而言,关键不在于它的行业对社会有多大影响,或者公司成长了多少,而在于‘护城河’有多深。”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在于其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长期竞争优势。这个“反对意见”正是巴菲特最喜欢强调的护城河。这种无形资产可以是扎实的用户行为、大规模的集成服务、也可以是独特的资源技术。用户习惯是巨头们最基本也是最难打造的护城河生态系统。第二季发布之初今年的财报,当美团的盈利受到冲击时,我们谈到了美团的护城河探索。补贴期间处理收入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这取决于补贴停止后美团用户的留存情况。事实证明,取消补贴后,美团依然拥有浓厚的“用户习惯”,展现出竞争实力。展开全文
在这方面另一个与美团类似的巨头是滴滴。外卖解决“吃”的需求,打车解决“行”的需求。滴滴作为出行领域的坚定领军者,在用户消费习惯方面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护城河。
用户选择使用某个平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更多的促销、更多的补贴等等,但让用户形成一种习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用。
好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滴滴想要让用户方便使用,不仅需要庞大的司机团队、强大的营销团队算法技术,周密的服务设计,也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供让用户满意的价格。
当雨天运力拥堵时,如何才能最好地规划调配分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如何找到一个让司机和顾客都满意的价格范围?
另外,这类服务必须持续保持多年的领先地位,才能深入用户心智,产生消费消费,最终形成网约车领域的用户习惯。
滴滴旨在通过强大的算法能力实现多边利益最大化。需要为双方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和吸引力,建立符合自身定位的分工平台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确保各方受益。
前不久的滴滴司机座谈会上,一位孙姓司机表示:“大家关心的是你今天跑了多少小时,跑了多少”你赚了这么多钱。如果你能同时赚更多的钱,我会支持你。”
司机的需求简单直接,他们永远支持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一方。
网上不乏抱怨巨头服务和价格的评论,但沉默的大多数还是选择成为他们的忠实用户,因为真的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好的服务。单一数据的价值不断提升,才是真正的前线。
用户行为的护城河很难用短期补贴来取代。其背后的风控、客户服务、管理能力更是名不虚传、实打实的匹配。该服务的大数据还为巨人队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保持护城河的活力。
大聚合服务的代表例子是阿里巴巴。
阿里的护城河是巴菲特最喜欢的类型,即“加固、扩大的护城河”。评估阿里巴巴的 MOA我们不能将其局限于某个行业和服务,而是一个综合性、规模化的生态系统。
如今,放眼电商、物流、支付、出行、出行、内容、AI、云计算等,它似乎存在于所有的消费中,并且近年来不断扩大版图。
但阿里巴巴的扩张不仅仅是扩张版图,更是建立领地,这就需要将现在融入到自己的生态中。当这些不同领域的大生态串联起来,阿里巴巴就成为最深的护城河。
事实上,阿里巴巴很多品牌的个人护城河并不深,比如现在流行的高德地图。
高德地图也从事打车业务,但聚集打车与滴滴、曹操等打车平台的思路并不一样。像高德地图这样聚集打车平台的本质是流量业务,提供流量服务。
因此,高德网约车建设难度较大。像滴滴这样的护城河生态系统,但如果这个流量放在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价值就会不同。
街修单在阿里巴巴本地生态生活中的价值可以说是巨大的,为那些大型消费平台难以打破的到店业态提供了入口。
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巨头并不追求所有业务的盈利,而是实现了生态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
因此,巨头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经营策略,赚钱适合盈利,淘汰流量,投资适合发展,内部心理循环向上。
像这场外卖大战,如果不是阿里巴巴多年来持续不断地给饿了么输血,今年很难押注淘宝的闪购。
说到独特的资源技术,就不得不说拼多多了。毕竟,价格来源也是来源。
在拼多多的购物模式下,各种mga这个产品都以低廉的价格“撞”到你的身边。它以非常简单的价格出售给您观看并让您心动。
拼多多激活县域制造能力和乡村经济,跳过分销、品牌商、促销费,从工厂/农场直达消费者。
社交游戏模式确实很有用。在获客成本逐渐提高的当下,拼多多基于游戏的社交植入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垂直流量,还能通过社交整合规模上分散的消费者需求,使其在议价能力上更具优势。
低廉的价格和流量的背后,是拼多多对效率的诠释。
拼多多成立的2015年,是中国下线城市“接入互联网”的关键一年。截至2015年6月,快手用户数突破1亿。短短八个月内,2016年2月,快手用户数量从1亿增加到3亿。
当时的拼多多抓住了这一趋势,紧握着效率的生死线,简单粗暴地压缩了中间流程,用出厂价打出了最直接的卡敏牌。
拼多多的做法与现在的直播带货颇为相似。通过直接连接劳动力来源获得相同的价格优势,但这种方法是十年前使用的。
为了维持这一独特的价格来源,拼多多仍在深挖。
拼多多今年最大的动作就是千亿扶持商户,甚至不惜以终结营收高增长的“奇迹”为代价。
外卖的补贴战毕竟是一场外部竞争,拼多多正在积极放缓对商家的补贴力度,以确保未来能够继续保持在商家端的价格优势。
巨头们的护城河各不相同t特性,但它们都经过用户测试。他们用时间证明了领跑者的基础。
2、人工智能时代,红利依然是巨头。
虽然巨人队因为拥有强大的护城河而难以撼动,但小独角兽也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例如,深度搜索。
Deepseek在2024年底的突破,更多的是作为AI元年的前奏。天眼查APP数据显示,Deepseek成立于2023年6月,这意味着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享誉全球。
新技术、新模式下,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在拼多多崛起之前,很多人也认为电商版图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竞争。
但即便是拥有“全民皆通”的Deepseek,也经历过被腾讯元宝反超的经历。
2025年2月,Deepseek-R1名满天下后变得非常卡壳世界。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不是大厂家,服务器容量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承受巨大的访问压力。
当时,腾讯元宝还是200强之外的“小透明”。不过,从2月13日开始,腾讯元宝在连续更新中增加了全血腾讯元宝的版本,并添加了腾讯混元自研的推理模型T1作为Deepseek的补充。
说到用户产品,腾讯是专业的。强大的服务器能力和过度的宣传能力让腾讯元宝在3月3日取得了成功,超越Deepseek,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排行榜第一名的免费应用。
巨人的生态能力太强了。在ByTedance的流量和技术支持下,Deepseek的活跃用户从未领先。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月活跃用户数豆宝的5个用户已经超越Deepseek,已经位居中国本土AI应用月度活跃榜第一。
毫无疑问,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纵观AI产业的进展,收获红利的依然是巨头。
寒武纪腾飞背后,百度股价创下2023年10月以来新高,阿里巴巴也持续上涨,腾讯控股市值也时隔三年重回6万亿港元。
在垂直独角兽苦苦耕耘的同时,巨头们已深耕AI领域多年。在阿里巴巴3800亿战略下,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腾讯正在通过人工智能直接提升其三大核心业务的业务。
甚至与直觉相反,拼多多也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
截至2024年,拼多多研发投入127亿元,其中产品研发人员占38%,这是很多科技公司无法达到的。
AI的另一大品类——自动驾驶,同样由巨头领衔。
百度的胡萝卜快跑已经不满足于做武汉招牌了。今年下半年,它宣布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连接到Uber的全球出行网络。
滴滴自动驾驶也于10月11日宣布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达20亿元,用于推进L4级驾驶应用的落地。
2019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已获得多轮融资。本次D轮累计融资超过130亿元。量产车型为Robotaxi,计划2025年底量产交付,2026年在广州、北京等地投放。
资本总是会涌向高回报的领域。规模及财务状况巨头们的平均水平是难以撼动的。
巴菲特喜欢强调护城河和良好的经济学。重要的是,这些拥有强大生态和护城河的巨头往往拥有较高的ROIC(资本回报率)。它们在喷发时可能并不频繁,但当出现某种趋势和变化时,就可以被发现。
而且,巨头的价值在于生态运营,不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能量。
几个小时前的外卖大战期间,我在一家商店排队买饮料。这段时间,除了酒吧里数量惊人的酒水和进进出出的红、黄、阿苏尔外卖小伙子外,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来接她的“自取”订单。
一般在奶茶店看到这种数字的人大多是带着孙子去买喝的,但这位阿姨却自己买来喝。出于好奇,我们闲聊了几句。据这位阿姨说,是她的小孙子教她怎么点的。自取免运费。我去这里买了试试。
也许如果没有战争补贴,这杯柠檬水就是阿姨自己泡的茶或者白开水。但补贴之下,不是奶茶店原来主要消费群体的阿姨们却愿意花1.9元去尝尝年轻人喜欢的味道。很多人都在谈论补贴大战,平台补贴亏本,商家收入也很低。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没有补贴和优惠券,这个订单可能就不会出现,利润就为零。
不久前,五星级酒店开始在各地设立马厩。他们的价格并不贵。这也是在生意不好时调动闲置店员劳动力、清理食材库存的一种方式。少做总比无所事事好。
巨头的价值始终在于为平台的多方创造增量。因此,当喧闹的补贴大战结束了,真正留下来的是用户用脚投票的习惯、环环相扣的生态协同和难以复制的资源优势。
这或许是巴菲特眼中“好生意”最吸引人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根据公司法及公开信息整理而成,但作者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另注: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是否投资应自行判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