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

新华社沉阳11月9日电 题:鞍钢集团百年“绿色遗产”积淀“绿色动力”王丙坤、孙晓成、崔世豪。 “已经一年的矿井一关闭就会修复。”走在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观景台上,眼前这座表面积10多平方米、最深高度负426米的巨型矿山。一排排钢管沿着坑壁分布。尾矿浆从十多公里外顺着管道送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坑底就充满了红褐色的平面。 “大孤山矿自1916年开始开采,累计开采铁矿石3亿多吨,剥石8亿多吨。去年矿井关闭后,已全面启动生态修复,将为鞍山钢铁做出新的贡献。”鞍山钢铁矿业大孤山铁矿生态修复项目指挥部主任张建设指出,修复后将由鞍钢股份公司使用,与周边前山等风景区融为一体,为未来建设地质公园、复垦田地创造了可能。“回填过程消耗铁矿石4.4亿吨,也为多家矿山厂的尾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围绕鞍钢矿业公司,避免露天堆放占用土地、危害生态。”大孤山铁矿的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注脚鞍钢集团厚厚的“绿色基石”,推进绿色转型。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这家百年钢铁巨企摆脱了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拓展了绿色发展方式,汇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距离大孤山铁矿不远,就是鞍钢矿业生态园。 2004年,鞍钢启动绿化复垦建设,在大孤山铁矿弃石场废墟上种植花草、果树,逐步将其改造成生态公园,实现了从“黑海”到“花海”的转变。现在,这里每年春夏,油菜花金黄,秋高气爽,格桑花盛开。已成为知名的生态“打卡区”。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鞍钢集团新闻发言人聂振勇表示,钢铁行业是碳减排重点领域,绿色发展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世纪钢铁持续辉煌的关键。除了承担矿山生态修复、抚平过去生产对地球造成的“创伤”外,鞍钢集团还在生产过程中研发更加绿色的新技术、新工艺,力争浅化钢铁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6米重热的顶装焦炉里冒出了火红的焦炭,但现场并没有看到预期的冒烟景象。今年3月,鞍山钢铁集团所属临钢焦炉设备升级及绿色发展改造项目进入试生产。临钢在拆除3座焦炭产能65万吨的4.3米焦炉的基础上,新建了2座重新设计的7.6米顶装焦炉,并采用了先进技术例如智能巡检机器人、集中能源生产和控制、数字孪生工厂等。临港焦化分公司总经理杨大伟高兴地表示:“弗拉尼斯生产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让企业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实现了余热、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既淘汰了以往的产能,又追求前沿技术。今年8月,鞍钢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床式氢冶金大学过程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共同研发并自主生产了我国主要装备,绿色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生产线在丰收和鲅鱼圈钢铁基地生产中进入投产阶段。我国将占领水能制高点基因金属技术。新生产线的建成,鞍山钢铁希望能够为新汽车企业批量生产薄型、低损耗的硅钢,不仅追求生产的绿色化,还开发出更绿色、低碳的产品,为我国众多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钢铁保障。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硅钢事业部副总经理贾增本说道(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该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